孩子的情緒智慧: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認知與管理能力?「探索如何培養孩子的情緒智慧,幫助他們認識、理解並適當表達情感,讓孩子在未來的人生旅程中更加自信、有韌性。」 一、生氣是不好的嗎?關於情緒你要知道的事什麼是情緒? 「什麼事情緒?情緒是好還是不好?你想擁有它嗎?」心理醫師陳永儀在⟪沒有「負面能量」是好事嗎?需要重新認識的「情緒反應」⟫這場演講的開始時向聽眾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各位父母在閱讀此篇文章前不妨試著回答這幾個問題。 你我是否都曾在生活中聽見過別人說「你不要這麼『情緒化』好不好?」、「你不覺得他『情商』很低嗎?」,「情緒力」、「情續勒索」、「情緒障礙」等跟情緒有關的字眼更是充斥於我們的生活中與暢銷書排行榜,但是情緒到底是什麼?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呢? 心理醫生陳永儀説情緒就是「你有什麼感覺?」,並且陳醫生強調情緒屬於「主觀的、個人化的」感受,沒有是非、對錯與好壞,我們可以生氣、悲傷、愉悅、憤怒,就如同我們會感到溫暖或寒冷,而這就是一種感覺而已,並不會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而有高低、對錯之分。 為什麼我們會有情緒?別人也會有這些感受嗎? 張愛玲在⟪花凋⟫中寫下了一個流傳至今的名句:「你笑,全世界便與你同笑,你哭,你便獨自哭。」我們都會笑、會哭甚至會感到憂鬱與焦慮,開心的情緒讓我們不自覺得微笑,彷彿整個世界都是我們的,可是傷心與難過除了讓我們哭和感到痛苦以外還能有什麼作用呢? 以「天擇說」聞名於世的生物學家Darwin在⟪人與動物的感情表達⟫一書裡主張情緒在人類的生存中有顯著的功用,如在原始部落裡人們必須要尋求環境對生存幫助的更多可能性時就產生了「好奇」的情緒,牙牙學語的嬰兒則必須透過「哭泣」表達饑餓與寒冷等不舒適的感受。 有些學者認為有幾種出於人類本能的基本情緒是屬於跨文化的、全人類共有以及相通的,包括喜悅、悲傷、憤怒、恐懼、厭惡、羨慕、驚訝等等,而不同種族與文化的人對這幾種情緒亦會產生類似的生理反應,這便是為什麼即便對方是陌生人,我們也能從對方的表情、語調與肢體等判斷出對方當下的情緒。 情緒來了怎麼辦?情緒智慧:你與孩子都該練習的事 當我們談論情緒時有人可能會告訴你「情緒智慧」是非常重要的,情緒智慧是什麼呢?情緒智慧是一種能辨認出自己與他人情緒的能力,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的情緒並非是單一的快樂或悲傷,可能在憤怒之中還夾雜著害怕與失望,可能在歡樂之中還夾雜著惆悵與遺憾。 著有⟪情緒之書⟫一書的作者Tiffany Watt Smith在一則演講時提到:「在我們所處的時代, 關於情緒的知識是極重要且有用的東西, 情緒會被用來解釋許多事物, 會被我們的政客利用, 會被演算法操縱。」 同時Tiffany Watt Smith引用了Lisa Feldman Barrett博士的觀點:「當我們學到關於 一種情緒的一個新單字時, 就一定會有新感覺出現。」意即「當語言出現變化,情緒也會出現改變」,而我們所使用的語言、字彙會為了因應意識形態、年齡、社會、政經文化、性別、種族的不同而產生改變。 那到底該怎麼練習情緒智慧呢?Tiffany Watt Smith說:「去學習更多有關情緒的新字彙對我們來說絕對是有益的,但若要真正有情緒智慧, 我們就得要了解那些字詞的來源, 以及它們偷偷夾帶著哪些想法, 關於我們該如何過生活、 該做出什麼行為舉止的想法。」 二、孩子你為什麼哭泣?嬰幼兒的情緒發展嬰幼兒的情緒表達與認知 吳亭萱所撰寫的⟪幼兒情緒教育之探究⟫一文中指出情緒表達分為語言表達與非語言表達,而幼兒因為語言發展尚未成熟,因此常使用「哭」或其他非語言的表達方式,如:臉部表情、肢體動作、聲調、語彙及其他象徵性的活動。 在⟪Dr.方的幼兒學園⟫專欄中指出: • 滿月的幼兒已至少包含驚訝、滿足、厭惡三種情緒。 • 滿月到兩個月之間的幼兒會有高興、恐懼的情緒。 • 兩個月到四個月幼兒出現社會性微笑、生氣的情緒。 • 四個月大的幼兒有明確的情緒表現。 • 六到十二個月大的幼兒對於害羞、恐懼、害怕的情緒會有明顯的表現。 隨著年齡成長與認知發展,孩子逐漸形塑出自我概念,開始產生愧疚、羞恥、尷尬、羨慕以及驕傲等複雜的情緒,並且開始強調「我的東西」、「別人的東西」,罪惡感、忌妒心、渴望被肯定、謙虛、焦慮等情緒也在過程中不斷發展。 嬰幼兒的情緒覺察與調節 輕柔的說話聲、溫柔地撫摸、視覺的變化等刺激都可能引發幼兒微笑,面對父母或照顧者,幼兒會以眼神追隨,並在互動的過程中共享正向的情緒與氛圍,面對引發不適感的感受、刺激物,如打針的針頭插入皮膚的刺痛感、飢餓所引發的恐懼感,物品被搶走的憤怒都可能引發孩子以哭泣的方式來展現。 而上述這些都是孩子情緒覺察的表現,覺察代表著面對刺激能辨別自身與他人情緒的能力,並非接納或不接納這樣的情緒感受,而是能透過因為情緒而引發的生理僵硬、周圍環境氣氛改變等情緒所引發的現象去覺察情緒的存在。 情緒覺察是情緒調節的前提,然而,情緒雖然是在成長中潛移默化地學會,情緒調節的能力卻需要父母以及照顧者給予孩子示範以及引導,並針對每個孩子的差異性給予個別化的反饋,如此才能幫助孩子以適當、安全的方式調節情緒。 影響嬰幼兒情緒發展的因素 文章的前部分提到人類的情緒是本能的、與生俱來的,然而,隨著年齡、身心理的成長,人們的情緒越來越複雜,其牽涉到個人自身對引發情緒的事件的認知、生理對該情緒的反應與適應能力、當出現某一情緒時如何表達以及為因應該情緒而會做出哪些行動。 ⟪Dr.方的幼兒學園⟫專欄中指出:對於嬰幼兒來說,可能影響其往後人生情緒發展包含「刺激」、「制約反應」、「刺激類化」、「模仿與暗示」這四類因素。 這四類因素可能的狀況包含家中有其他幼兒造成孩子有被忽視的失落與恐懼、某些事物或事件經常伴隨著某種情緒出現,當往後出現類似的事物時孩子就會產生相似的情緒、家庭中的成員在面對事情時所展現的情緒應對方式以及管教方式等等。 除此之外,社經地位、性別、先入為主的觀念、家庭教育的核心方式都對於情緒發展有重大的影響,對於不同性別特質、生理性別的孩子,照顧者是否都能給予其足夠的耐心與機會去認識不同的情緒?當幼兒面對自身激烈的情緒與後續所引發的行為是否能被同理以及引導? 三、孩子的情緒教育該怎麼開始?情緒教育為什麼那麼重要? 有的父母可能會疑惑情緒教育為什麼那麼重要?「給孩子吃飽穿暖、買最貴的玩具、請最好的老師來補習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情緒?」、「他哭鬧就罵一罵就安靜了,上班那麼忙哪有空管他的情緒!」這些問題是否也曾在各位父母的腦中盤旋過呢? 研究情緒的學者Kleinginna指出情緒是由「神經系統」與「荷爾蒙」影響與調節,若沒有足夠的情緒覺察、調節以及正確抒發的能力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當一個人因為壓力而產生焦慮,原本適當的焦慮程度可以幫助他更嚴謹的去完成事情,但是當焦慮情緒無法得到有效的調節與抒發將可能導致「焦慮情緒」變成「焦慮症」。 情緒需要被適當的覺察,既不能忽視亦不能放任某種情緒無限擴大,而情緒教育的意義及在於:幫助人們學習覺察、判斷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並以較適當的方式去處理、回應情緒所帶來的正面以及負面感受。 情緒教育教什麼? 吳亭萱在其撰寫的《幼兒情緒教育之探究》ㄧ文中指出情緒教育主要的教學目標,包含: • 察覺情緒,即能辨識自己與別人之喜怒哀樂。 • 了解情緒與社會的關係行為的關係,即認識情緒與情緒帶來之行為的關係,並分辨哪些行為可能具有傷害性與不恰當性。 • 建設性的溝通感覺,此教學目的包含兩方面的學習,一為能描述感覺,二為對於此感覺所引發的行為應為不傷害人之行為。 • 發展出對別人感覺的敏銳性,意即能辨識、察覺他人的感覺,並與對方溝通所觀察到的對方的情緒。 該從哪裡開始與幼兒「談情緒」? 我們了解到情緒教育的重要,亦清楚情緒教育的重要目標,可是父母們還是很疑惑,因為我們不可能對著年幼的孩子說「我們現在來談情緒是什麼?」那父母到底該怎麼做呢? 繪本是引導孩子認識情緒最棒的工具之一,繪本的劇情以孩子的立場出發,在不過於複雜的故事情節中,孩子跟隨著故事的主人翁去認識不同的情緒,以及這些情緒對自己與他人的影響,並以旁觀者的角色學習到覺察情緒、處理情緒的方式。 此外,透過扮演書中角色,讓孩子切身感受不同情緒下所產生的不同的互動結果,並在過程中學到社會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亦是方法之一。而透過歌唱不同情緒意涵的歌詞,或是聆聽不同的音樂,也可以幫助孩子連結情緒與感受的關聯。 結論高興時可能因為開心過頭而忘了注意馬路號誌的變化,悲傷時可能一口飯都不願吃,好的情緒處理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情緒管理與調節能力是人生的重要基石,從今天起,將情緒教育加入與孩子一起成長的旅途中吧!
|
Wang baodingGeneFlower 封存檔
一月 2024
類別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