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面對AI未來,必備的4種技能和培養方法當今社會已進入AI時代,未來孩子們將面臨更多的挑戰,因此除了數學、科學、編程等基礎技能外,創造力和溝通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本文將介紹教育孩子應對AI時代如何發揮自身能力的重要性。 技能一:學習的跨域遷移為練就一身精實的專業,每個人無不是從小就戰戰兢兢的學習,棋王為了預測各種對手可能下的其,每天扎實的練習,AI卻透過數據在短短幾秒內就算出該如何下才能贏過對方,在短時間內將對方多年的磨練打敗,反而是懂的戰略的電玩遊戲者打敗了AI。 David Epstein在《跨能致勝: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一書中分享了這則故事,並非要否認棋王一萬小時的的刻苦努力,而是要告訴讀者,面對AI時代:「AI非萬能,只要人類跨領域思考,善用整合能力,仍然可以反敗為勝。」 由此可知,專精扎實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多元的嘗試、接觸不同門類的知識與學習同樣重要。賈伯斯因為旁聽書法課而成為其設計MAC電腦字型的點子來源,當專家因為專業相關知識背景而陷入盲點,長達二十年都無法將海上的廢油清除,一名非專業人士卻從生活中得到靈感,輕鬆設計出清除廢油的方案。 別再認為孩子沒有在學習課業就是在浪費時間, David Epstein指出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擁有「廣泛經驗、多元涉獵、觸類旁通」的人。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多方嘗試,也許是看一本從未接觸過類型的小說,或許是涉獵一門從未瞭解的學科。 這些經驗在當下可能看似不起眼,卻都會在孩子的潛意識裡留下一抹痕跡,可能在他們生命中的某些時刻成為啟發他們的重要想法以及幫助他們轉化舊思考模式的關鍵。 技能二:美感力近期chatGPT成為最新的熱門話題,因為其能回答、因應人類各式各樣新奇古怪的要求,舉凡「寫一首肚子痛的詩」、「寫一個包含起承轉合的星際冒險故事」、「什麼是量子力學」到「請幫我完成音樂教育的論文」他都能為人們解答,當使用者對其提出質疑時,他還會對使用者說抱歉並更新其背後的資料庫。 甚至有人帶著好笑又擔憂的心情說:「我希望AI為我做的事是煮飯、打掃家裡、洗衣服、把衣服晾乾並摺好、幫我工作賺錢,但AI正在做的事卻是聊天、寫作、繪畫、作曲。」會不會有一天變成人在服務AI呢?會不會有一天工作都被AI取代了呢? 當大家充滿擔心時,知名歌手周杰倫在社群軟體分享了一段觀點,他認為「AI雖然可以做很多事,但取代不了他對音樂創作的美感,所以他無需擔心,而這個道理他從AI還沒出現便已了解。」由此可見AI雖然可以完成許多事情,但是每個人對美感的獨特經驗是無法被AI取代的。 建築大師漢寶德曾言:「因為廿一世紀是美感的世紀,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美感是一種競爭力。」道出美感力的重要性,而美感來自覺察、體驗與在生活中實踐,漢寶德認為美感的培養就如同學習語言一般:「自環境中習得是輕而易舉的。」 當孩子處於美感的環境,所見皆是美,便培養了察覺美之「眼力」,所聽皆是美,則培養了感受美之「聽力」。 有的家長對此可能感到壓力很大,其實,生活中處處皆是美,與孩子一起到公園玩耍,可以與孩子一起欣賞葉的紋理、花朵的顏色與形狀等自然之美,清晨的日出、傍晚的落日,夜晚的月亮隨著時間推移由虧而盈,這些都是生活中變化無窮的美感所在。 技能三:同理心AI現在已被廣泛運用於許多客戶服務的系統中,他不知疲倦地工作模式,不要求加班與提高薪水的特性已受多許多企業的廣泛喜愛,他能不厭其煩地重複回答類似的問題、高效率的判斷各種問題,但是他真的能取代人類的所有工作與展現人類所有智慧與特性嗎? 總部位於波士頓的東方銀行的客戶體驗副總裁Rich Dorfman曾在一則採訪中指出:「機器不是人,他們未曾體驗過某些經驗,或許他可們對這些狀況做情緒分析,但是它只是在查看數據。當我遇到詐騙等問題時,我想和可以說服我脫離困境、樂於助人並營造關懷和分享感的人交談。」、「在轉化人類情感體驗以及他們如何與品牌互動方面,人類仍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歸根結底,還是人與人做生意。」 由此可知人類所擁有的同理心、共情能力在AI浪潮襲來的時代之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多麽重要。 同理心是一種能跳脫自身既有立場,從他人立場為出發點,進而達到理解對方感受與思考方式的能力。同理心的養成來自能先看見自己的需求與接納自己情緒,當人能同理自身時,其情緒與思考方式能處理於較冷靜與理性的狀態,與此同時,才能不被杏仁核與腎上腺素操控,柔軟的去同理他人。 因此,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在引導孩子以理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其背後的原因,理性並非要孩子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在各種情緒出現時,不只是透過哭泣、大笑來宣洩,還能學會體察自身感受背後的原因。 當孩子能經常覺察自己情緒、感受背後的原因,同理、接納自身感受與行為,孩子也會以如此方式去學習理解他人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也唯有如此孩子才能有力量能成為同理他人的人。 技能四:批判性思考當AI能回答許多問題還能快速的羅列出許多知識,人們習慣它的便利、善用它的便利以及竊喜它的便利的同時,是否擁有覺察它問題的能力呢? 近期在網路上有網友分享其大學教授使用chatGPT進行歷史題目的出題,並要在其看似條列整齊的敘述中找出錯誤,若學生因為考卷內容看似很有邏輯性、道理就將其照單全收,不僅會學習到錯誤的知識,還會因為其過於便利的特性而習慣不用思考。 而批判性思考正是處於AI時代人們必備的技能之一。根據Wikipedia指出:「批判性思考是一種對事實證據的理性、懷疑和不帶偏見的分析或評估。它需要有效的溝通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克服先天自我中心主義和民族中心主義等。」 「行成於思。」由此可知思考對於行動成功與否的重要性。而批判性思考正是對於我們思考的檢查,我們每天有成千上萬的想法在腦袋裡運轉,而處理事情與各種狀況時則會慣性的使用以前的方法,透過批判性思考可以幫助我們釐清行為的目的、客觀地檢視現實與想像中的區別,進而改善我們的行動以更好的完成目標。 《思辨的檢查:有效解決問題的終生思考優化法則》一書的作者麥可.卡雷特提出,當我們對於某些問題陷入某些思考模式時可以對自己或對方提出「那又如何?」的提問,但是前提是你真的真心想幫助問題的解決,而非要挑釁他人。 透過「那又如何?」的提問,幫助我們檢驗問題的初衷與原本思考模式的盲點,並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進而開啟深度的自我思考方式檢測與糾正,避免再次陷入因為主觀意識而有所扭曲的客觀事實。 各位家長不仿在生活中向孩子提問:「那又如何?」 結論藝人宥勝在其臉書宥勝之旅分享其面對AI時代來臨與近期chatGPT成為熱門話題的心情,面對AI已經可以完成許多事情,他對孩子的未來與教育憂心、焦慮不已,面對他的焦慮,他的老婆告訴了他一段非常發人深省的話:「其實你一直在帶領我們家的方向,因為你總是能看得比較遠,但不管能看多遠,你必須先瞭解孩子。」
不管AI發展得有多麽快速、可能為社會帶來怎麽樣的巨變,了解眼前充滿天真、帶著許多困惑同時還非常脆弱的孩子是最重要的,當我們夠了解我們的孩子,我們才知道該如何在他挫敗的時候給予引導,在其有所成就時給予喝采。 本篇文章分享四個面對AI未來必備的技能與培養分法:學習的跨域遷移、美感力、同理心、批判性思考,AI未來需要擁有多元智慧能融會貫通的人才,而美感素養與同理心的關鍵所在,批判性思考則幫助我們整合與釐清思考,願家長能用安穩的心,與孩子一起面對不斷變化的時代 |
Wang baodingGeneFlower 封存檔
一月 2024
類別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