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過年佳節機會,為孩子的禮節、品德打下好的基礎!春節禮儀孔子說:「不學禮,無以立。」寒冬臘月,年關將近,在這喜慶的日子裡,正是教育孩子與人和睦相處的好機會。趁過年帶孩子做客時,教育孩子各種禮節、禮貌,同時也給孩子的品德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餐桌禮儀英國禮儀專家William Hanson曾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就可以知道你父母的生活背景怎麼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現代社會雖然不再像過去有許多繁瑣的規矩與細節需要遵守,但是一個人如何吃、是否尊重一起吃飯的長輩、家人、朋友都體現了他的教養與內涵。 一:等長輩到齊再吃 等長輩到齊再吃是非常重要的餐桌禮儀。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平時家裡的大人回家的時間不固定:爸爸經常要加班到晚上、爺爺奶奶有時候會在外面用餐不一定回家吃,這些都使得孩子習慣家裡飯一煮好就吃,甚至媽媽煮到一半孩子看見喜歡的菜色就偷吃起來。 然而,過年最重要的就是家人從各個地方回來,相聚在一起好好吃頓飯,若孩子在家習慣菜一上桌就開飯,可能會影響孩在這方面的餐桌禮儀:孩子可能會無法理解為什麼菜上桌了大人還不讓他吃。 因此,家長可以在家時告訴孩子:「過年時會跟好久不見的叔叔、阿姨、舅舅、叔公等好多親戚吃飯,因為大家好不容易才能聚在一起吃飯,所以要等大家到齊才能開動喔!」如此一來,孩子才不會因為與日常的規則不同而無法接受。 二:不要霸佔菜 許多孩子在家時,媽媽煮了他愛吃的雞塊和他討厭的青菜,孩子不吃青菜就算了,還一人將所有的雞塊都吃光光,沒有考慮到媽媽煮的雞塊是要給全家人一起吃的。 有的家長非常愛護孩子,總是將孩子愛吃的菜擺在孩子的前面,而孩子亦習慣「愛吃的就吃很多,不愛吃的就留給別人吃」。若孩子總是如此,家長也習慣讓孩子如此,而未提醒孩子其他用餐者也想吃、菜是要給大家一起吃的,則孩子在過年與親戚朋友一起吃飯時,自然也會表現出霸佔菜的一面。 因此,家長平時在教養孩子時,就應該讓孩子理解到:菜是大家一起吃的,而非孩子一個人的。若孩子喜歡吃,家長可以經常煮,但是孩子不能在用餐時一人霸佔了那道菜。 三:不把筷子插在飯上或敲打 有的孩子習慣吃飯的空擋將筷子插在飯上,或是拿著餐具敲敲打打,等到要吃下一口時才又重新將餐具拿好,而這些在餐桌上都是不禮貌的行為,在華人的文化裡,將筷子插在飯上通常是祭拜祖先才會出現的畫面,而拿著餐具敲敲打打既不雅觀又會影響到同桌的用餐者。 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只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他們並不了解這些行為在他人眼中的含義。因此,當家長到了過年的餐桌上,發現孩子把筷子插在飯上、拿著餐具敲敲打打時,孩子不僅無法馬上改變他的行為,還會覺得家長很奇怪:為什麼在家就可以,到親戚家就不行? 因此,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若發現孩子會有這些行為及動作,就應該與孩子溝通、跟孩子立下好的用餐規矩,孩子才有可能慢慢的將好的用餐禮儀培養起來。 四:我吃飽了,請慢用 你的孩子用餐結束會一溜煙的跑下餐桌將餐碗留在餐桌上,還是能將餐具放到流理臺並主動告知家長一句:「我吃飽了,請慢用。」 在過年時節,家長常常帶著孩子到親戚家走訪、吃飯,孩子在陌生的環境用餐可能會坐不住、不想再吃,這時候孩子是否能明確的、有禮貌的告知家長以及親戚們:「我吃飽了,請慢用。」充分的體現了孩子的家庭教育。 而要孩子學習有禮貌的表達:「我吃飽了,請慢用。」再離開餐桌去玩、去看電視,需要在家庭中日複一日的練習來培養孩子這樣的習慣,當孩子養成習慣後,即使到了陌生的環境,也能表現出恰如其分的禮貌。 作客的禮儀一:想參觀臥室要經過別人同意 在過年走訪親戚家的過程中,孩子可能會對陌生的環境產生好奇,喜歡東看看西看看,未經過主人同意就擅自進入臥室,好奇的東摸西摸,看看這個櫃子裡是什麼東西、那個櫃子裡有什麼玩具,而這些都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可能是出自對世界純粹好奇與探索的心,但是這對主人來說會感到被冒犯,甚至會覺得這樣的孩子是沒有規矩的、沒有受到良好教養的。因此,家長應該在平日裡以及要帶孩子到他人家作客拜年時,跟孩子約法三章,立定應有的規矩:想參觀臥室要經過別人同意。 二:不能帶走未經同意的物品 不能帶走未經同意的物品是非常重要的作客禮儀。「不告而取謂之偷。」弟子規亦明文:「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 年幼而處於自我中心階段的孩童,出於好奇而拿起各式各樣的物品觀察、玩耍,並非故意要拿走別人的東西,而告知、訓練孩子不能帶走他人未經同意給予的物品是家長的職責,即使孩子還年幼,也應該教導孩子他人的物品是不能隨意觸碰以及拿取的。 特別是當家長要帶孩子出門、拜訪親戚朋友時,要和孩子約定,要拿什麼東西應該經過家長以及拜訪對象的同意,因為那些東西與物品跟家裡的是不一樣的:他們是屬於別人的,若未經同意就拿取是非常不禮貌以及不對的行為。 三:要說請、謝謝 過年時,叔叔、阿姨經常會發給小孩紅包,或是在吃飯時幫孩子夾菜、飯後切水果以及幫孩子準備各式各樣的零食等等,這時候正是體現孩子是否有良好教養的關鍵時機:孩子能不能有禮貌的說請、謝謝。 有的家長可能會說可是我的孩子特別內向,見到生人總是會害羞,還要他能主動說話簡直是難上加難。其實家長不用改變孩子天生的性格,但是應該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說「請、謝謝」的習慣,讓孩子知道禮貌是做人的基本禮儀,無論內向還是外向,真誠禮貌的說「請」以及「謝謝」。 待客的禮儀一:打招呼,可以微笑,握手 「有禮貌的孩子得疼。」、「先做人,再做學問。」許多諺語都提醒著我們禮貌的重要性,無關家庭背景、社經地位與聰明才智,有禮貌的人總是讓人感到如沐春風。 過年時除了到別人家拜訪,也會有許多親戚到家中拜訪,而孩子是否能再有親戚朋友到訪時主動打招呼呢?或是只會躲在房間不願意與客人有打照面的機會呢? 在這樣的狀況中,家長給孩子的榜樣就非常重要。家長是否在平日裡總是對每個遇見的人都能主動、有禮的打招呼呢?還是要求孩子要主動跟人打招呼時,自身卻並非如此呢?若家長自身能做孩子的榜樣,並鼓勵、引導孩子有禮貌的跟人互動:可以是打招呼、微笑或是握手等等,相信慢慢的孩子也會擁有禮貌的好習慣。 二:客人離開時 送客禮儀 迎來送往是人與人之間的重要禮節,當客人來的時候好好迎接,客人要走的時候好好的送客,會讓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受。而在送客方面,父母應該交給孩子怎麼樣的禮儀態度與觀念呢? 當客人要準備離開時,孩子如果在客廳,客人起身時孩子應該一起起身,若孩子在房間裡,應該出來和父母一起送客,並可以留意客人是否有沒有遺落的物品,是否需要上洗手間等等,接著和父母一起送客人到門口、電梯口等等,並感謝客人的到來,期待再相見。 這些看似小小的舉動,都是需要家長在平日中慢慢幫助孩子建立的習慣,而這些習慣,會讓客人感受到孩子是個有禮貌且貼心的孩子,並有良好的作客體驗。 三:給孩子待客任務 給孩子待客任務是一個既可以訓練孩子好的待客習慣,又可以幫助較內向害羞的孩子知道該怎麼做得良好教養方式。 家長可以給孩子的待客任務包含: • 有禮貌地迎接客人:主動向叔叔、阿姨問好。 • 當客人贈送禮物或是紅包時,要雙手接過,並表示心中感謝,以及不能當面把禮物或紅包打開。 • 幫忙家長端茶水、點心以及水果,並主動請客人吃。 • 如果有小朋友來家中作客,主動邀請他們一起玩並與他們分享玩具。 • 爸爸媽媽在和客人講話的時候不要插嘴。 透過待客任務幫助孩子有行為的依據以及準則,並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讚美以及鼓勵孩子,孩子除了能擁有越來越好的待客禮儀,也會較有勇氣與人相處。 結論孩子的春節禮儀需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起,本篇文章從餐桌禮儀、作客禮儀與待客禮儀三個層面來分析春節應有的禮儀,期望能讓家長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更有方向,祝願家長們喜樂安康,農曆新年快樂!
|
Wang baodingGeneFlower 封存檔
一月 2024
類別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