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教育迷思「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父母害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樣的迷思, 造成全國的孩子都在努力學習。 幼兒階段本該注重觀察、玩耍,但父母擔心孩子小學注音會學不好,中高年級作文會寫不好,開始提早學習和補習人生。 過早學習的四大壞處壞處一:影養孩子的神經系統的運作 許多神經科學的研究指出,大腦與神經系統是具有可塑性的,透過練習、頻繁規律的訓練,神經元與肌肉一樣會變得強壯,神經元的傳導通道透過不斷練習得以擴張並相互連結。 有的家長了解到孩子早期的學習對於神經突觸的刺激有一定的影響,且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從孩子幼兒階段起就幫孩子報名各式各樣的補習班、算數班、雙語班,並制定嚴格的學習時間表,每天與孩子按表操課,家長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而神經緊繃,孩子則不堪學習的負荷而十分疲憊。 神經具有可塑性,能形塑好的記憶,也能形塑不好的感覺。在孩子尚未發展出自己的價值觀、習慣之前,養成緊繃又要求完美的學習方式,當孩子長期處於如此高壓緊張的環境,可能會導致孩子自律神經失調,甚至引發焦慮症。 壞處二:孩子會失去學習興趣 沒有一位家長在孩子還不會爬就要孩子走,在孩子還沒站穩就要孩子跑,同樣地,學習亦需要循序漸進,根據孩子的狀況給予適合的內容與養料。 若家長抱持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極端心態,拼命的將超齡的知識加諸於孩子的腦中,並要求孩子達到學習目標,在孩子無法完成時又將孩子與其他孩子做比較,那無異於揠苗助長,並不會使孩子的學習動機、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成效有所提升。 再者,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性地感到受挫、無法完成家長規定的學習目標的情況下,孩子還沒學會任何知識,已先習得了無助感,而這種習得性無助將會使孩子在之後的學習預設自己無法學好,對學習失去興趣與動力。 壞處三:提早發育,性早熟 當家長抱持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教育迷思時,可能還會認為孩子在提早、超越其認知生理的發展的學習時所遇到的挫折是理所應當的,質疑孩子的脆弱、告誡孩子應該想辦法跨越困難而非為挫折哭哭啼啼。 正向的壓力會使孩子成長,不當的壓力卻可能使孩子提早發育及性早熟。在生物學的觀點中:當生物感覺到過大壓力,使其的生存本能被激發時,會加速生理發育的速度,青春期提早到來。 這樣的孩子可能在當下看有比別人更耀眼的成績,以及更加成熟的樣子,但是由於承受超齡的壓力,其身體激素快速刺激生理早熟,甚至可能因為長時間對於挫折、焦慮與恐懼的敏銳,使其在面對生活中的恐懼時,杏仁核會更加活躍,在看待事物時多關注恐懼、焦慮的負面情緒。 壞處四: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與人交往的能力 在與某些孩子相處時會發現:這些孩子從小有優渥的資源學習各種才藝,一路讀私小、私中後進入頂尖大學,但在校園裡連一個較熟悉、可以問報告什麼時候交的同學都沒有,下課了就是在宿舍呆坐著,沒有任何感興趣的事,甚至連居住城市的道路都不太認得,需要家長每天接送。 這裡並非要攻擊一路成績好、讀頂尖大學的孩子,而是要與各位家長一起思考:當家長抱持著「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心態,投入大量金錢與時間,壓著孩子不斷學習更高階段的知識時,孩子確實學得比其他孩子都好,但為什麼長大後卻如上述的孩子一樣沒有解決問題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 現代教育提倡全人教育,並非指孩子應該每科專精,而是指除了學科能力,孩子孩應該培養社會參與及溝通互動的能力。 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學習知識的能力時,別操之過急,人際交往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樣需要注重,否則可能導致孩子光會讀書,卻無法融入於社會。 家長可以怎麼做?方法一:了解孩子各個年齡階段的神經、大腦發展 上述段落提到部分家長有深怕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教育迷思,並指出孩子過早學習的四大壞處,因此許多家長會有疑問:那我該如何教育孩子呢?可以讀繪本給孩子聽嗎?可以讓孩子唸唐詩嗎? 其實家長只要了解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的發展,就可以為孩子找到符合其發展適齡適性的活動。 0~6歲 發展神經感官系統 0~6歲得孩童處於發展神經感官系統的階段,此階段家長可以讓孩子玩各式各樣的玩具,透過手的抓取、注視目標物體,連結大腦、視覺、動覺來訓練孩子的感官統合。 此外,還可以做各式各樣動手動腳的運動,孩童可能雙手雙腳併用的爬行、藉著屁股挪動身體到想要的位置,亦可能跟著音樂隨意地搖擺,這些都對孩童將來的肢體發展與統合起到幫助的作用。 除了各種肢體的學習,家長亦可播放英文歌、唐詩唸謠給孩子聽,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吸收與學習,但是千萬別強迫孩子要立即性的吸收,否則可能會造成揠苗助長的反效果喔! 6~7歲 大腦學習階段 6~7歲孩童的大腦學習階段處於發展閱讀文字、寫字的能力以及訓練規律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在孩童閱讀前期,父母可以先給孩子看圖文書,透過鮮豔多樣化的圖片來培養閱讀的習慣,當孩子有了閱讀的習慣會逐漸開始對文字感到好奇,此時家長要注意在讀文字時要一邊指著字一邊閱讀,孩童在過程中會逐漸熟悉常用字的發音,家長亦可以透過故事分析文字的構造,這對孩子在認字、寫字都有很大的幫助。 6~7歲的孩子已經有一定的溝通及肢體運用能力,此時父母應該多給孩子機會去完成生活中的小事,並在過程中給予孩子耐心與時間,當孩子有疑問時重複給予孩子提示,適時的給予孩子幫助,並在孩子做得好時給予肯定及讚美,這些都能訓練孩子規律和獨立自主的能力。 方法二:讓孩子在適當的年齡做適當的學習 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家Sigmund Freud曾說:「遊戲可以令幼兒從中得到快樂。」著名的認知發展學家Jean Piaget亦曾說:「遊戲是求知的工具。」提出認知發展論的心理學家Lev Vygotsky更曾說:「遊戲能發揮鷹架作用。」這些都一再說明:孩子透過遊戲獲得快樂、學習知識,並拓展其認知發展。 孩子的遊戲包括自己玩自己的一個人的遊戲、與旁邊的孩子一起玩的遊戲、大家起玩的遊戲。 孩子一開始可能喜歡獨自玩自己的,一會兒摸摸這個一會兒摸摸那個,逐漸的孩子會跟身旁的孩子有互動,可能是借彼此正在玩的玩具以及簡單的語言交流,慢慢的孩子開始加入團體遊戲,大家有相同的規則及目標,孩子在過程之中學習遵守團體規則與人際互動。 家長可以在孩子遊戲的過程中了解孩子的認知、人際互動的發展狀況,孩子的成功和大人想得不一樣,當孩子成功將三角形的積木對應到同樣形狀的框框中、聽懂團體規則完成遊戲、用自己的語言和朋友達到良好的互動,這些都是屬於孩子的成功體驗,需要家長給予鼓勵及肯定。 透過遊戲中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孩子在適當的年齡做適當的學習,就是孩子最快的速度。 總結每個父母都想給予孩子全天下最好的資源,但是學習從來都不是一蹴可幾的事,而父母與孩子珍貴的人生時光卻只有一次。
有能力、毅力與耐力的跑者從不會因為在起跑點落後就放棄比賽,甚至可能化落後為動力,更加努力奔向自己的目標與終點。學習亦如此,從不會因為現在是贏家就永遠都是贏家。 父母能給予孩子帶在身上最好的補給就是堅持不懈的毅力、百折不撓的恆心以及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信心,有了這三項法寶,相信孩子遇到生命中的挫敗時,亦能有能力及勇氣跨越。 因此,家長們好好地放下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的教育迷思吧!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段獨一無二的時光裡,不要為一切外在的標籤而擔憂,真心的去傾聽與陪伴孩子,也許在育兒的時光仍會有許多不安、淚水以及氣憤,但這樣的時光,一定都會是各位家長與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時光。 |
Wang baodingGeneFlower 封存檔
一月 2024
類別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