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常忽略的無形大腦殺手,您還在對孩子大吼大叫嗎?您是屬於嚴厲管教的父母嗎?孩子面對父母的大吼大叫,自尊受損,膽怯,面對外人批評和欺負會隱忍,為了抵禦恐懼,也會忘記錯誤的改正。研究發現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容易有憂鬱、焦慮等情形。 大吼大叫傷害孩子成長的隱形殺手傷害一:大腦的發育受到影響 人體有兩大控管壓力系統:交感神經系統與HPA軸。根據台灣精神醫學期刊第十六卷第二期文章--「壓力引起之中樞神經系統變化-與精神疾病之關聯」(林博彥、李昱、文榮光,2002)一文指出:壓力能改變哺乳動物腦部結構與功能。 並進一步指出壓力反應受到HPA軸回饋抑制的調控。HPA軸包括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其中,腎上腺皮質作用於前兩者與海馬迴,海馬迴是大腦的重要部分,負責記憶與空間的處理,亦是HPA軸回饋抑制的重要指標。高度的壓力與腎上腺皮質及皮質刺激素釋放激素(CRH)的過度分泌會對認知功能造成傷害。 而當父母長期對孩子大吼、使用言語暴力,對於HPA軸尚未成熟的孩子來說,其不斷接受緊張刺激,影響其神經對於HPA軸的作用,為調節身體的緊張,身體長期釋放過多的激素並處於隨時準備好應對緊張的「戒備」狀態,可能導致下視丘萎縮、損害前額葉皮質,這些影響可能引發心理、生理的疾病,包括:慢性疲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焦慮症等等。 傷害二:安全感難以形成 由親子天下出版的親子讀物《大吼大叫的企鵝媽媽》一書中從小企鵝的視角描述了孩子被父母大吼大叫的感受,當小企鵝被企鵝媽媽大吼大叫後嚇得魂飛魄散,頭飛向外太空、身體飛向大海、翅膀掉進叢林裡、嘴巴落在了山頂上,以生動誇張的手法來形容被大吼大叫後孩子心理與生理的撕裂敢與不知所措。 安全感的行程有三大關鍵:第一在面對他人時,孩子相信當他需要時,就會有人來保護他,第二面對自己時,孩子像信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照顧自己,第三面對環境時,孩子相信世界是安全的可以大膽地探索。 然而當孩子尚未成熟,面對家長的大吼大叫容易感到不安、認為自己是笨拙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是受到認可的,當孩子探索周遭總是擔心會受到家長大吼大叫的指責,對於孩子的安全感較難以形成。 傷害三:性格養成受到影響 許多父母表示會使用大吼大叫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因為他們發現大吼大叫最有用,每次一朝孩子大吼大叫孩子的行為馬上改善,然而,大吼大叫對培養一個孩子是真正有效的長久之計嗎? 英國教育協會教授斯塔蓬曾說:「對還子的怒吼,特別是重複不斷地斥責孩子,孩子受到的傷害比被打更嚴重。」意思是說,孩子發生的問題本身並非最嚴重的,父母對於孩子的大吼大叫有時比問題更容易毀了孩子。 長期受到大吼大叫的孩子在性格的養成方面,容易學習父母處理事情的態度:沒耐心、一不如意就朝他人大吼大叫,較自卑,因為孩子只要提出什麼想法總是很快被父母已大吼大叫給否決,叛逆,年幼的孩子上無力反抗強勢的父母,到了青春期有力氣掙脫父母的高壓管束,一定會用力反抗。 大吼大叫傷害孩子成長的隱形殺手有的家長會忿忿不平,認為他們並非有意要對孩子大吼大叫,但是每次對孩子好言相勸、再三提醒,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對父母的教導置若罔聞,總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幾句孩子才甘願起身去做父母要他做的事,而孩子為什麼聽不見家長的要求呢? 原因一:真的聽不見 當孩子受到一件事情吸引而投入時,可能會聽不到父母要他去洗澡、去寫作業、去收書包等等要求,孩子並非有意要與父母唱反調,而是受到事物吸引,專心投入進去該事情,可能是看卡通、玩玩具、畫圖、跳舞等事情而無法分出心神聽到父母的要求。 原因二:假裝聽不見 長期受到父母大吼大叫的孩子,或是父母總是以居高臨下、權威式管教來教育孩子可能會造成孩子「假裝聽不見」父母的要求與管教。由於孩子習慣了總是大吼大叫的家長,將大吼大叫視為父母的表達方式,並對這種方式感到無關痛癢,甚至覺得就算「假裝聽不到」父母也拿孩子沒辦法。 此外,孩子亦有可能因為父母總是否決孩子的想法,使其認為父母根本不重視他內心真正的想法,因此對父母心生牴觸與不滿而假裝聽不見,亦有可能是家長本身在教養孩子時沒有一定的原則,使孩子養成就算不完成父母的要求也不會怎麼樣的心態,而對於父母的要求抱持不重視的態度。 怎樣做到不吼不罵讓孩子聽得見方法一:善用肢體語言 在《理解孩子的語言:孩子的笑、哭泣和害怕》一書中,作者提到:「相對於有意識的行為和說教,父母無意識的行為所傳達的訊息能夠達到同樣甚至更好的效果。」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融入肢體語言與孩子對話可以起到上述的作用。 可以在日常時摸摸孩子的頭,關心孩子的心情,給予孩子一個深深的擁抱並拍拍孩子的肩膀、背,對孩子豎起大拇指等等,透過這些肢體語言增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連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重視、關心與讚賞,當孩子知道自己在父母心中是重要的,父母市值得他信任的,心子之間也會有較好的互動與溝通。 方法二:守住底線 有原則的育兒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孩子都十分聰明,當發現父母會會對他們退讓、妥協,孩子會認為父母的要求是可以改變的,因此規則並非一定要遵守的。孩子因此學習到可以透過哭鬧、耍賴、衝而不聞來面對父母的要求並建立一個不合理的人生觀。 父母應該要守住底線,面對孩子不冷靜、哭鬧、要求父母再自己多看一下下電視、多吃一個果凍,父母即使心疼、不耐煩哭到天崩地裂的孩子,也應該保持理智與冷靜,不隨孩子起舞,溫和的堅持與守住底線,等孩子冷靜,安撫孩子的同時亦保持自己的底線。 或許父母會覺得忍不住想要對孩子大吼大叫,希望孩子能不要哭鬧、趕快停止無理取鬧、趕快把飯好好的吃完,但是長期守住原則,用溫和的態度傳遞父母的訴求,不僅能培養孩子穩定的情緒,也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真正希望孩子成長的方向,並且重視父母的對孩子說的話。 方法三:溫柔的語氣,好好溝通 用溫柔的語氣與孩子好好溝通並非指家長一味的順從孩子,而是在有原則、有條理的情況下,「溫柔而有邊界」的與孩子溝通,以尊重孩子為前提,用情感引導孩子,在父母一遍又一遍溫柔溝通下,孩子會慢慢冷靜下來並逐漸聆聽到父母對他說的話。 此外,當父母使用溫柔的語氣與孩子對話,會讓孩子感受到雙方之間是平等的,他是安心的、知道自己受到父母尊重並且是有選擇權的,孩子知道自己身處父母的愛之中,也會逐漸學習父母溫柔有邊界的對話方式,懂得傾聽以及表達自身感受,當孩子有了這樣的能力,父母與孩子溝通不再需要大吼大叫。 結論本篇文章從父母大吼大叫可能會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其造成三種傷害說起:大腦的發育受到影響、安全感難以形成以及性格養成受到影響。而這些影響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點的滲入與改變,從生活的態度、學習的方式、看待人際關係的角度、是否能獨處與融入社會都可能因此有所不同。
本篇文章亦提出孩子為什麼聽不見父母的話語,以及如何不吼孩子、不罵孩子讓孩子聽得見。 首先,父母要釐清孩子聽不見的原因,是真的聽不見還是故意聽不見?可能是孩子太過投入於一件事情或是孩子覺得父母的要求不重要,家長亦可觀察自己是否有經常妥協於孩子的哭鬧,當孩子一耍賴,父母就選擇退讓,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對父母的話充耳不聞。 最後,怎麼樣能不大吼大叫就能達到良好的溝通呢?第一:善用肢體語言,第二:守住教養的底線,第三:使用溫柔的語氣與孩子好好溝通,透過這三項方法,一點一滴培養孩子「聽見」父母的話,以及溫和有用的溝通,相信親子之間的關係能達到良好、正面的互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若希望培養出不用大吼大叫才管得動的孩子,父母應該以自身的行動做孩子的最佳示範者,孩子一定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一個好的溝通者! |
Wang baodingGeneFlower 封存檔
一月 2024
類別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