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教孩子學會感恩與感謝」: 意義與方法?感恩之心,人皆有之。在這個世界上,懂得感恩的人總是更能夠受到別人的關愛與支持。讓我們一起從小開始,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培養他們珍惜身邊人和事的價值觀,讓感恩的種子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一、培養孩子的感恩心態口語表達 佩奇•歐哈拉在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書推薦時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深厚的親子關係是人性化教育的基石,當我們對孩子的教育遭遇到困難的時候,情感引導是一種獨特、有效和溫柔的解決方案。」 樊登讀書的創辦人著名說書人樊登,曾在「教養理念01:先理解生命,再思考教育。」的影片提到:「孩子三歲以前學習的東西是三歲以後的總和。並且,孩子無時無刻都在學習父母的行為。」由此可知,孩子在三歲以前的學習力是非常驚人的,而父母的言教與身教對孩子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生活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日常的遭遇就是以情感引導孩子學習感恩、理解感恩的最佳時刻。當親戚來家長拜訪時,因為孩子懂事乖巧而送給孩子禮物並誇獎孩子時,父母便可引導孩子思考:為什麼阿姨、叔叔會送我禮物還誇獎我?當別人對我好的時候我該有什麼表示? 這時便可引導孩子了解「感恩」的意涵,並在孩子表現出感恩的行為時讚美、鼓勵孩子,指出孩子是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讓孩子理解感恩是一項擁有正向價值的行為。 行動表達 感恩的行動會幫助人與人的關係更融洽,甚至可以幫助自己與自己的關係更緊密,而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用行動表達表達感恩呢? 在Shosho’s Abnormal Life頻道中分享了一項關於感恩行動且經過科學證實的特別觀點:「從他人那裡接受到真誠的感謝能讓人獲得許多正面的效益。」包括在心理上提高動機、增加自我驅動力,在生理上降低了體內發炎因子並增加免疫力,在社交上幫助一個人更加融入群體等等。 因此,在引導孩子學會以行動表達感恩前,家長不妨先在日常生活以真誠的語言與態度感謝孩子,可以是孩子主動在用餐後將碗筷收拾去廚房時、將洗好的衣服拿去晾好時、在父母下班時關心父母一天的生活時,當孩子從父母身上收到真心的感恩時,心靈的充盈會讓他們更懂得感恩的力量與意義,並在耳濡目染中學習以行動表達感恩。 書面表達 《僧人心態》一書中指出:「某些情況下,書面表達感恩,是讓雙方有時間和空間處理這些感覺的最簡單方法。」書面包含寫感謝卡片、傳訊息等等。當我們以書面的方式向人表達感恩的感受時,我們會回想對方為我們所做的種種行為,而這幫助我們能更清楚對方之於我們生命的意義,也讓這份感恩更正式的傳遞給對方。 我們可以與孩子在特定節日中一起製作感恩小卡,在製作的過程中與孩子一起思考值得感恩對方的事情,透過孩子親筆寫下感恩的感受,讓孩子以實質的行動表達感恩,此外,除了特定節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與孩子、同儕也可以透過便條紙表達生活中的感謝,這些小小的行動,都可以幫助我們更認真覺察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事。 二、家庭環境對孩子感恩教育的影響家長榜樣 中文百科知識網在網站上分享了一段話:「感恩教育需要我們有意識地去做。如果我們只知道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呈現給孩子從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無從感受到社會和人們對他的恩愛。」 由此可知,感恩教育如同鍛鍊肌肉、學習新知,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累積以養成感恩的心態與習慣,而家長就是孩子最好也最直接的學習對象,當家長經常對生活中的人事物表達感恩與感謝,孩子在父母的一言一行中受到良好的薰陶與示範,自然而然學到將感恩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 家庭氛圍 良好的家庭氛圍會帶動家庭內部善的循環,當家庭中的每位成員都時常對彼此表達心中感謝,即使是最微小的事也放在心上,並珍重地說出感恩,這將會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感恩就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彼此也會因為常懷感恩的心而關係更加緊密。 此外,當家庭中有這樣良好的氛圍後,不僅孩子能在淺移默化中培養一顆感恩的心,孩子與父母的心理因為感恩而變得充盈,大腦中的焦慮也會隨著血清素的釋放、皮質醇分泌減少,心態變得輕鬆,對生命更加主動積極。 家庭教育 許多專家學者一再強調家庭教育之於孩子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早期孩子性格與品德的培養階段更是至關重要,而上述提到家長榜樣與家庭氛圍都是家庭教育中重要的一環,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在家庭教育中為孩子的感恩教育做什麼呢?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張溢明分享家長可以這麼做:與孩子一起寫感恩日記,日記不一定要是多麽正規的形式,可以是以畫圖的形式也可以是簡短的話語,最重要的是透過寫日記為媒介,幫助孩子覺察、思考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人事物。 三、學校教育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人際關係 人際關係的融洽來自於彼此間的互敬互重,當一個人將對方的所作所為的視為理所當然而不珍視時,關係是不會往正向良好的方向發展的。 而校園環境裡處處都須與人互動,在一來一往中,必定有需要互相幫助的地方,當一個人的付出沒有受到尊重與感謝,長久下來會感到心神消耗而不願意再付出,若彼此都能經常表達心中感謝之情,或許是同學幫忙傳考卷、教導不太懂的學習內容等等,人際關係才能有良好的互動。 當我們對他人表達感謝時,彼此的情誼會更加緊密,而當我們因為幫助他人而收到感謝時,心中也會感到喜悅與小小的成就感。 心理健康 當我們教導孩子以感恩的態度面對生活,孩子看世界的眼光與角度將變得不一樣:每天起床時,感恩身體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陪伴我們開始新的一天,感恩公車司機安全的將孩子送到校門口、感恩早餐店阿姨製作營養健康的早餐、感恩陽光無私普照。 楊定一博士曾在專欄文章「讓感恩帶動生命 迎向挑戰」中提到:「透過感恩,解開自己不自覺的緊繃,自然能夠更寬容對待別人、處理問題。」當孩子事事皆以感恩的目光看待,心房在不自覺間打開了、緊蹦的肩膀也鬆開了,一切事物都是那麼美好而值得感謝,心理變得穩定而平靜。 為何感恩對心理健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因為感恩可以幫助我們將負面的感受轉化為正向念頭,更會在大腦中釋放血清素、降低產生焦慮的皮質醇與腎上素分泌,也會幫助我們與自我的關係更加和諧,這便是感恩對心理健康的意義。 社會責任感 當一個孩子有感恩的心,他會意識到他所擁有的是無比多的東西,而這些都是由於許多人的付出他才能擁有的,然而對於每個值得我們感恩的人、事、物,我們不見得都有當面表達感恩之情的機會。 而當一個人感覺到他從他人、世界中得到那麼多東西時,對他人給予的幫助、讚美和愛最好的回饋便是將這一切回饋給社會,陳之藩在《謝天》一文中寫道:「因為要感謝的人太多了所以只能謝天。」而教導孩子將對人、事、物的感謝化做回饋、幫助社會變得更加美善的動力,這份良好的循環想必是社會中最動人的風景之一。 結論本文從「培養孩子的感恩心態」、「家庭教育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學校教育在感恩教育中的作用」三個面向來分述,其中,又包含口語表達、行動表達、書面表達、家長榜樣、家庭教育、人際關係、心理健康以及社會責任感九個層面來為各位父母詳細解說,期望能為各位家長在感恩教育一環中帶來小小助益。
知名作家、主持人、DJ、企業講師劉軒曾在《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一書中寫道:「我相信,好的人生來自於好的習慣,好的習慣不只有行為,思想也是一個習慣。感恩是一個對於你或我或身邊的人,從九歲到九十九歲都值得培養的良好思考習慣。」 願父母與孩子從此刻起,將這個能讓心裡更健康、生理更放鬆、讓人有社會責任感,以及最重要的「讓彼此關係更加緊密深厚」的好習慣:感恩,成為生活中自然而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
Wang baodingGeneFlower 封存檔
一月 2024
類別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