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如何跟孩子溝通正確的觀念想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可是孩子總是有各式各樣耍賴的方法嗎?想與孩子溝通,孩子卻以大哭來回應父母,手忙腳亂的父母只好以3C、各式各樣的玩具、零食來安撫孩子嗎? 一起來看看父母如何跟孩子溝通的正確觀念吧! 觀念一:父母給孩子的教育不是幫他做事 是幫助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在有關與父母溝通的調查中,許多孩子表示,他們渴望父母給予他們成長的空間與信任,而非什麼事情都幫他們做好。 停止減能孩子的話語與行動 許多父母對孩子抱怨、指責:「為什麼我都載你上下學、給你零用錢、讓你不用做家事,你還是沒有完成鋼琴老師指定的功課?你真沒用!」、「好吧!我幫你跟鋼琴老師說你生病了,臨時無法去上課!」、「如果你好好練琴,我就買最新款的遊戲給你!」 父母以為的幫助孩子把事情都做好,孩子自己沒完成作業的時候幫孩子開脫就是為孩子好。然而,這些話語與行動不僅不會使孩子正向成長,還會使孩子「減能」。 減能的話語與行動會養成孩子認為總有父母為他們善後的觀念,或是認為自己就是非常差,甚至會使孩子無法學習為自己的事情負責任。 減能的話語與行動包含: ・幫孩子把孩子所有的事情都做好,讓孩子既沒有選擇壞事情的機會,也沒有選擇好事情的機會。 ・「你真沒出息!」、「你真沒用!」等負面話語。 ・以利益交換要求孩子完成自己份內的事。 用賦能的話語與行動為孩子創造學習機會 請父母帶著好奇心與一雙願意聆聽的耳朵與孩子溝通,並多使用:「我知道你這次的成績不是很理想,我相信你能從這次的經驗中學習。」、「你願意分享你的擔憂嗎?讓我們一起找找辦法?」、「當老師詢問為什麼你沒有完成作業時,我會讓你自己跟老師說明。」等賦能的話語。 賦能的話語讓決定權回到孩子手裡,而尊重的態度與語氣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關鍵。 當孩子察覺到父母的行動與話語是尊重的,孩子會願意打開心房分享內心深處的想法,而當決定權回到孩子手裡時,父母為孩子創造了學習的機會,包括學習獨立自主的做出選擇、承擔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學習為自己負責、並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等等。 或許父母仍會有許多擔憂,但是只要在每次與孩子的對話過程中,使用賦能的言語和行動,以及向孩子說明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事、持續對孩子傳達情感的支持、為孩子創造學習的機會,相信親子之間的溝通一定會越來越融洽。 觀念二:孩子犯錯時 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犯錯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孩子犯錯時,父母是否著急地要教育孩子、質問孩子為何會犯這樣的錯誤呢? 回想孩子從只能用爬的來移動身體到嘗試兩腳站立並跨出那一步,即使中間跌到、撞到身體,父母卻還是不斷透過鼓勵、讚美孩子他們勇敢跨出的每一個步伐來肯定孩子,那為什麼當孩子逐漸長大,父母卻對孩子犯的錯充滿緊張和恐懼呢? 當孩子跌倒,父母知道孩子還會站起來嘗試走路,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使否也可以先放心中不信任以及恐懼的情緒,不要急著試圖控制孩子,而是將孩子的犯錯視為成長的一部分,傾聽孩子的感受、與孩子一起面對問題並找到解決的方法呢? 孩子犯錯的處理方式 《跟阿德勒學正向管教》的作者詹.尼爾森在書中指出孩子犯錯的處理方式: ・了解大腦如何運作:面對父母的說教與火冒三丈、不信任的情緒表現,孩子的杏仁核會運作,開始儲存恐懼、負面的情緒,並加強大腦對與不理性、恐懼等負面情緒、事情的感受,甚至在下次遇到類似事情時,孩子會以相同負面的方式去應對,並造成親子關係更加緊張以及疏離。 因此,父母必須以冷靜的態度保持與孩子的情感的連結,並與孩子一起聚焦在面對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上。 ・積極暫停:讓父母與孩子擁有「積極暫停區」,積極暫停區是一個讓人感到安心、有歸屬感、溫暖的地方。因此,當父母與孩子以衝圖、對立的情緒在溝通時,可以請雙方先回到自己的積極暫停區冷靜,當雙方都處於平和的情緒時,才能進行有效的溝通。 ・視犯錯為學習的機會:將孩子的學習與成長視為長期的目標,並鼓勵孩子勇於去探索,將犯錯當作學習的機會,在錯誤中學習。父母可以在必要的時刻幫助孩子一起思考解決的方法,並支持孩子嘗試解決問題。 ・善用3R原則:包括承認(Recgonize)、和解(Reconcile)、解決(Resolve),教育孩子時,給予孩子每個人都有可能犯錯的觀念,但是犯錯時必須勇於承認、表達歉意,並積極尋找解決方法。 而當孩子願意承認犯錯時,父母應該給予孩子肯定,而非以責罵的方式教養孩子、將犯錯貼上負面的標籤。以及最重要的,父母必須先做一個勇於承認、表達歉意,並且積極尋找解決方法的大人。 觀念三: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以一致型的溝通型態與孩子溝通並善用「我訊息」 美國家族治療專家薩替爾提出溝通的五種型態: ・一致型:真誠表達、用心傾聽,能有想法的交流。 ・責備型:以責備、專制的方式對話。 ・打岔型:雞同鴨講,對他人說的話無法抓到重點。 ・理智型:以道理、分析等方式來對話。 ・討好型:忽視個人感受,以迎合、取悅方式與他人對話。 後面四種屬於不一致的溝通方式,不一致的溝通方式可能導致忽略自己的感受、他人要傳達的訊息以及所處的環境等等。一致型的溝通是一種平和、心口一致的狀態,既能尊重自己內心的感受,又能聆聽他人的感受、理解對方所處的立場。 父母在忍不住責備孩子、打岔孩子的解釋前以及準備對孩子說各種大道理前不妨先思考自己的出發點:我們渴望孩子能往健康的、善良的、有益的方向成長。 當父母真誠地與孩子溝通,耐心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善用「我訊息」:我覺得(父母的感受),因為(客觀的事實),我希望(具體希望孩子做到的事、改變的事),與孩子間的溝通也會有較高的品質。 以專注、積極的姿態傾聽孩子說話 父母要如何傾聽孩子呢?父母必須全心全意的聆聽孩子說話,並且在肢體上必須表現非常積極的樣子,例如:如果孩子有一件非常傷心的事情想要跟父母傾訴,父母卻躺在沙發上一邊看電視,甚至連一個眼神也沒有看著孩子,那孩子便無法感受到父母是否有在聽他說話。 而當父母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說話,不讓外在環境、臨時的工作來打斷與孩子的溝通,且眼神看著孩子,身體稍微傾向孩子,孩子會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溫暖,願意打開心房與父母溝通。 觀念四: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父母可以透過「愛家五到運動」來增進與孩子之間的連結,達到更加緊密的親子關係。 愛家五到運動包含: ・眼到:眼神互相凝視。 ・耳到:用心聆聽。 ・手到:互相擁抱。 ・口到:給予讚美、肯定。 ・心到:互相關心。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會有好的行為,透過每日與孩子相處時的眼到、心到、手到、耳到、口到這五項好的溝通技巧,並且擁抱五秒以上,來增進與孩子之間良好互動的循環。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給予他的是專注的聆聽、真誠的關心與讚美以及深深的擁抱時,孩子也會學習父母對待他、與他溝通的方式:以一種尊重自己、同理他人的方式來溝通。 總結陪伴孩子成長是一條漫漫長路,有效的溝通是親子關係是否良好的一大關鍵。
本篇文章介紹了父母如何跟孩子正確溝通的四個觀念,父母必須避免以說教、辱罵、爭執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並將孩子的成長視為長期的過程。 以賦能的言語與行動幫助孩子創造學習機會、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以一致型的溝通型態與孩子對話、透過愛家五到運動創造有愛融洽的親子關係。 最後最重要的是,以尊重的態度以及話語傳達心中真正重要的事給孩子知道,讓孩子知道父母的話語是出自關心、擔憂以及愛,並且將孩子遇到的挫敗與犯錯視為成長的一部分,以培養一個獨立、有責任感、有能力的人為出發點來與孩子溝通,這將會是孩子一生的禮物。 |
Wang baodingGeneFlower 封存檔
一月 2024
類別
全部
|